Friday, August 22, 2008

魔術師的助手

和鮑藹倫做完電台節目,在地鐵中她問:你認為做藝術管理跟商業管理有甚麼不同?我想,這不易回答,究竟管理一間小食店跟管理一間學校,又有甚麼不同?總不能把問題前後掉轉就當做答案吧.

我答說:最大的不同:是做藝術管理的人,永不能成為最高領導人.

在藝術界,最高的決定都是藝術決定,而不是行政決定.有能力做藝術決定的人,都是藝術家.當然,有些行政人員的確當上了藝術團體的最高領導,那是因為他擔當了藝術決定的責任.他們有些做得好,因為他們具備了藝術家能力,有很多做得不好,因為他們做不了藝術決定.

大學的最高領導,是學者.醫院的最高領導,是醫生.

藝術機構的最高領導,是藝術總監.行政人員,最高只能當行政總監.這就是藝術跟商業的管理人員,最大的分別了.

我喜歡跟學生說,藝術行政人員,就像是魔術師的助手.缺了你,藝術家連生存都成問題.但最核心的是,最不能忘記的是:變魔術的,始終是藝術家啊.

Labels:

舊事頭婆的新嗜好

有一天,英女皇在溫莎堡散步,在廚房外的小路看見一輛流動圖書車.女皇好奇地走上去逛一逛,和司機兼librarian寒暄兩句,臨走時也禮貌地借了一本小說.從此,她發現了閱讀的樂趣,一本一本的讀下去.在之前,女皇很少看書,她太忙了.現在,快八十歲的女皇成為了一個書迷,整天想到的就只有書.其他皇室成員很歡迎這轉變,因為這老奶奶不再煩他們的私事了.但對於女皇身邊的總管和侍從們,任何轉變都可能成為不便,更可能影響女皇的工作甚至國家.以前女皇和平民寒喧,會識趣地談談天氣,談談交通,現在她常常突如其來地問他們最近在看甚麼書,弄得場面很尷尬(因為大多數人跟本不看書),有一次她在國宴當中問法國總統關於劇作家Jean Genet的看法,更令總統窘得無地自容.那麼,能否叫女皇成為推廣讀書代言人?當然不能,體育界和音樂界都會抗議的,女皇一定要公正無私,不能對任何事物有過份的熱情.

事情發展實在令人憂慮,女皇身邊的人,包括總理,開始想辦法,令她放棄閱讀......

The Uncommon Reader 是一個關於閱讀的童話故事.是愛書人寫給愛書人看的小品.才120頁.適合週末休息時看. Alan Bennet是老牌劇作家和小說家.近年力作是The History Boys. 對我來說,這本小書帶給我最大的樂趣,不是故事情節,而是作者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傳統的英式幽默,禮貌中暗藏的尖酸刻薄,是由文字本身帶來的趣味.

由電影The Queen到這本小說,我看見伊麗莎伯二世在社會中的形象,正在慢慢地轉變,由一個古板嚴肅的老太婆,變成一個忍辱負重,有真性情的女皇.在世的政治人物和普及文化的關係,向來是危險重重,小心翼翼,但看這位舊事頭婆,可算是愈戰愈勇,愈發可愛了. 仍未蓋棺論定,已成為這麼多藝術作品的繆斯,放眼未來,相信仍會有好戲在後頭.

Labels:

街道微觀120年



上圖是今天的藝穗會和大約1900年同一地點的牛奶公司冷庫.這地點於開埠初期是一片蓄水池,後來成為照相館,1891年成為冷庫,1912年擴建.1985年成為藝穗會.

回歸後第十一年,香港今年突然出版了好幾本關於香港的書.強世功的<中國香港>討論香港和中國的關係,劉細良的<紐倫港之夢>談香港的文化定位,陳冠中講<香港下一個十年>,還有正在集結力量的<本土論述>,熱熱鬧鬧的好像回歸前的氣氛.相比起來,這本講雲咸街的書實在是相當輕鬆,而且溫情脈脈.香港的故事,仍有很多人要說.

和很多香港故事一樣,這本書的主題是轉變.因為從來都處於這個城市的中心位置,從1841年起,雲咸街和附近的地區留下了很多的照片,讀這本書,可以看到每隔兩三年,這條小街的小而密集的轉變.除了展示地貌,書裡還講了很多故事.像近距離看一個人的一生,看她一年一年的相簿和日記.我從未看過一本香港歷史書是這樣集中而連貫的描述一個地區的.從小見大,薄薄的一本書,為香港的歷史發展,劃了一幅比較完整的圖畫.

這本書叫<圖說雲咸街滄桑>.王鋼著.中華書局出版.

Labels:

Thursday, August 21, 2008

cloud watching

THE MANIFESTO OF THE 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

WE BELIEVE that clouds are unjustly malignedand that life would be immeasurably poorer without them.

We think that they are Nature’s poetry, and the most egalitarian of her displays, since everyone can have a fantastic view of them.

We pledge to fight ‘blue-sky thinking’ wherever we find it. Life would be dull if we had to look up at cloudless monotony day after day.

We seek to remind people that clouds are expressions of the atmosphere’s moods, and can be read like those of a person’s countenance.

Clouds are so commonplace that their beauty is often overlooked. They are for dreamers and their contemplation benefits the soul. Indeed, all who consider the shapes they see in them will save on psychoanalysis bills.

And so we say to all who’ll listen:Look up, marvel at the ephemeral beauty, and live life with your head in the clouds!

愈少愈自由

念中學時,有位我很敬重的神父,有次我問他,為甚麼天主教有這麼多規矩,他對我說:有時候,守誡律的目的,是為了告訴自己,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慾望,我是自由的.

區紀復的信念是,擁有得愈少,人就愈自由.四十二歲從大公司主管位置退職,雲游四海之後,在花蓮創立了鹽寮淨土.他在台灣及香港提倡簡樸的修行式生活,從生活細節開始,務求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他自己身體力行,吃素,飲尿,連自來水也不用,到菜市場拾剩餘的瓜菜,野外洗澡,野外拉屎.

那天在書店看到人慾橫流的<慾望巴黎>(見下)和這本<愈少愈自由>放在一起,覺得很有趣,便兩本都買下,平排一起讀.那種閱讀經驗就像洗桑那浴.極端縱慾和禁慾,就像一個錢幣的兩面,那一邊比較自由?

明周陳曉蕾有個很好的報導.值得看一看.

Labels:

Thursday, August 07, 2008

2000年前



在雅典衛城的酒神劇場遺址,拾起了一塊陶器碎片,用水洗淨後,顏色都出來了.看起來,真像那些博物館的展品.是不是真的?會不會,在雅典歷史博物館,有某個研究員,正在等待這一塊,填補二千年前某段歷史的空隙?
而我又可否把它當作紀念品拿走?
去過大英博物館的人,都見過鎮館之寶Elgin Marbles,到今天,希臘人仍在爭取英國歸還這些Parthenon Marbles.博物館的觀點是,這些文物是當年 (1805) 統治了希臘的奧圖曼帝國批准出口的,而這些來自巴特農神殿的文物現在其實不止在大英博物館,歐洲有七個博物館都有收藏.而文物分散的狀態,是歷史的現實,也容許各地對希臘文明--這影響全球的文明,作出多元化的理解和演譯.這對全世界來說,有最大的好處.

真的很有道理.因此,我把它帶了回來.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