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3, 2007

小明星,張敬軒與香港文化的下一個十年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你在做甚麼?

那天是星期一,連續幾天都是公眾假期,沒甚麼事做,又不想離港渡假.整天的看電視,間中接受外國記者蜻蜓點水式的訪問,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條標準問題:「你認為九七之後會怎樣?大陸會限制言論自由嗎?藝術家會自我審查嗎?」自從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整個香港都圍繞著這個日字轉,經過多事的十三年,這天終於到了,要講的都講過了,要擔憂的都擔憂過了.這天,大家都很無聊,又很亢奮.

傍晚時回到藝術中心,節目部的同事約了一大班藝術家朋友到畫廊露台看煙花.反正大家都是看電視,不如一起看.八點畫廊關閉了,藝術家朋友從後門上來,大家各自帶飲品小吃,放滿了兩張長檯.大概大家都很無聊,來的人出奇地多,記憶中有四五十人.演戲的,跳舞的,畫畫的,拍電影的,都來這裡度過這一晚.

等待的時候,大家聊天看展覽,畫廊當時正在展出【九七博物館】系列展覽.很多藝術家創作他們對香港歷史,和九七回歸的回應作品.我最記得的是文晶瑩她把「九七回歸我很高興」這八個紅色大字鋪天蓋地的貼滿一個展廳的牆璧.很多人在裡面拍照留念.聊得開心,有人叫莫昭如表演說書,講他那個「資本主義大怪獸」的故事,有人帶了結他來,唱一首新歌:歌詞是:「慶回歸,慶你條命.迎回歸,迎你個頭....」大家一起唱,氣氛熱烈.那是個很開心的派對,大家都高高興興的出去露台看煙花,然後高高興興的看電視那些無聊的迎回歸綜藝節目.

煙花過後,人們開始離開,有些人去中環立法會支持民主派議員,有些人繼續去其他派對.11點多,我獨自坐地鐵回家.到九龍塘轉火車去大埔時,在月台抬頭看鍾,噢.十二點了.香港主權在那一刻移交.

這十年來,我常常想起這個晚上,細節開始模糊,但對當時的社會,藝術界和個人的情緒脈絡,卻慢慢有了新的看法.我想,人們常說84至97年是過渡期,97年香港已經成功過渡,其實只是指主權的過渡.管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過渡期,其實是在97年才開始.在過去十年,由於經歷過經濟衰退,香港經濟正快速的過渡與中國經濟融合,另一方面仍然保持國際化.管治方面的過渡,十年來對於怎樣落實一國兩制,也有不少衝擊,但始終是在爭論中向前行.但文化發展方面,十年來香港其實沒有甚麼方向.我們的公民意識是提高了,但同時我們的文化是愈來愈內向,愈來愈本地化.我們對世界,和國內的關係和關注,其實是淡化了,以前香港是亞洲文化交流中心,今天,這個角色已經很模糊.

香港的文化往何處走?我認為,我們可以從香港戰前的文化環境中找出答案.那時的廣州,澳門與香港,是一個三城並立的格局,經濟和文化語言都互通.香港和澳門一方面是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另一方面亦是華南文化有機部份.大部份香港人和澳門人在廣州都有親戚朋友,常常有機會過去幾年念書或工作.文化和藝術事業也是一樣,比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盛極一時的粵曲歌壇「平喉四傑」之一的小明星.她在廣州成名,後來轉到香港發展,香港淪陷後,再轉回廣州.完全沒有營運環境和文化隔閡的問題.

其實,香港從來都是這樣,英國統治下早期的香港,在民生上和民族認同上,基本上沒有和內地反分隔,羅湖關閘一直都是開放的直至戰時才關閉.到了五十年代,由於冷戰,才令英國殖民地香港和共產主義中國在文化上斷開,成為孤島.而正正是過去這五十年孤島時期,香港經濟起飛,成為「東方之珠」.我認為,就是戰後嬰兒潮之後這幾代人,建立出今天我們認同的「香港文化」和集體記憶.這套記憶的特點,是對戰前的「省廣澳」時期比較模糊冷淡,對戰後六七十年代「東方之珠」時期比較清晰親切.

1984年當香港進入主權移交的過渡期,當時,這班香港戰後嬰兒潮的一代,正是社會的菁英,他們也是文化界(包括普及和藝術文化)的主流.由於對前景的不安,我們香港的文化界,在84至97年間,透過創作,研究,出版和各種論述,建立了一套香港的認同.這套香港認同,以「東方之珠」時期的香港為主,強調香港是一個獨立的文化體系──獨一無二的茶餐廳,波蘿油,獨特的生活方式,與眾不同的港式流行音樂和香港電影.任何人面對轉變,都會努力地鞏固和保護自己已有的東西,以排拒轉變.現在回頭看,這套香港認同沒甚麼不好,只不過太偏重了這五十年,香港作為一個文化孤島的經驗,而把「省港澳」時期的香港經驗放得輕了.我想起97年6月30日那個晚上,我們一班朋友的心情,大概有這樣的歷史脈絡.

下一個十年,香港的文化何去何從?我認為,我們努力擁抱轉變,幫助香港在文化上和周邊地區結合.我想說的是,過去五十年的確做就了今天的香港,但這五十年的文化格局,是香港和週邊地區文化關係的異常狀態,回歸以後的香港,應該捉緊機會,帶頭發展一個新的「省港澳」、再加上深圳的華南文化的新格局.這個文化新格局,鼓勵城市與城市間的交流,鼓勵文化工作者在不同的珠三角城市學習和工作.從而為香港文化注入新的元素.

因為他來自廣州,我一值很留意張敬軒,包括他的音樂和一切新聞,以至和王苑之拍拖的緋聞都證實.真的,我想從他身上找到一點點蛛絲馬跡,看到我們的文化的將來.我希望,在下一個十年,我們能掌握得好,能見到香港文化的一個大轉折,香港文化重新融入華南文化的大格局中.培育出小明星那年代的文化環境,會在未來出現.香港政府的文化政策,有沒有這樣的願景?文化政策不單是藝術政策,還有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對歷史和地域的認同感.我們預備好了嗎?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