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6, 2006

藝術中心的故事(2)──藝術中心和它的時代

到今天,很多人仍叫錯藝術中心做 Art Centre. 其實對藝術中心來說,這個眾數的Arts,代表藝術類別的多元化.從一開始,藝術中心便清楚要把劇場,展覽,電影,教育和辦工的設施放在一起,並且各部門不分主次,一樣重要.對一個中型藝術中心來說,其實是構成了不少管理和方向上的困難.一般的文化中心,都是以表演藝術為主,展覽設施為副.美術館則以展覽為主,縱或有表演節目,都不會獨立運作.

我認為,這個構思和英國六七十年代興起的藝術中心運動有關,那時候,英國政府推動把一些舊建築改成小型藝術中心,這些中心裡面都有劇場,畫廊和排連室等,強調服務社區,種族共融和當代藝術實驗.我去過談訪這些藝術中心,例如倫敦的ICA,Battersea Arts Centre, 卡迪夫的Chapter Arts Centre, 格拉斯哥的 CCA 等,發現他們都和藝術中心很相似,有各自獨立的,表演,展覽,電影和教育活動,同樣面對各部門間統籌,和形象不一的問題.

創辦人白懿禮先生在開幕特刊中,把藝術中心和世界各地的藝術中心相比,他把香港藝術中心的獨特性,總結為五點:

1. 垂直式設計
2. 建築費並非由政府津貼
3. 營運費自負盈虧
4. 能容納各種藝術
5. 包含東西方藝術

除了第五點外,其餘四點,到今天仍令藝術中心獨一無二.而「垂直式設計」;「自負盈虧」;和「能容納各種藝術」這三點,則影響著過去三十年藝術中心的面貌.

在這裡工作多年,我發現,因為藝術中心有齊各種創作,展示和營運藝術的設施,它很容易找到有足夠資源開展一些新的東西,又因為它沒有政府資助,長期維持在一個半餓不飽的狀態,它必需靈活地常常和別的機構合作.所以它會對社會轉變比較敏感,它對新事物比較開放,比較多元化.

當然,這樣的壞處是:藝術中心常常變:經濟變它變,政治變它也變,它的競爭對手是政府辦的文化和商業辦的文化,這兩個對手變,藝術中心也要變.很多我們曾經主導新項目,例如兒童藝術節和外國藝術電影,發展到後來都因為競爭太大而淡化了.密切合作的新進藝術家,當需要更大的發展空間便會離開.每次樓市大崩潰,藝術中心都要轉方向.所以,如果細看藝術中心的歷史,會看到香港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側影,也從中看到社會的變遷.

所以,從去年起,我開始有個想法.想趁藝術中心三十周年,做回顧.我開始收集關於藝術中心歷史資料,開始約一些朋友做訪問.我很有興趣知道,藝術中心當時是怎樣的?當時香港的文化藝術環境是怎樣的?香港社會又是怎樣的?

談得多了,我發現藝術中心一開始,便有很多不同的面貌,它既不是由政府管理,又有一個高級的形象,讓人以為這是一個英國人和高級知識分子的俱樂部.1978年,當年的革命青年,無政府主義者莫昭如於拍了一齣短片〔給香港的文藝青年〕,片中他帶觀眾去大會堂,看Henry Moore 的展覽,談高雅文化與資本主義的狼狽為奸,去當年文藝青年愛去的海運大廈巴西咖啡室,諷刺那些知識分子的裝模作樣,也去了廣播道,講文藝青年投身電視台.他也去了剛成立的藝術中心,片中的藝術中心周圍仍是荒地一片.那天藝術中心關了門,莫昭如不能進去裡面拍,他在門外,揶揄當時的文藝喜愛成為藝術中心會員,在十五樓會員俱樂部談文論藝.莫昭如其實真的是藝術中心會員,至今仍記得會員俱樂部的Scotch Egg.

除了英國人和和革命青年,藝術中心也吸引了年青人的想像,成為一般人心目中新潮藝術的代表,1980年上映的〔喝采〕,其中一段就是陳百強和翁靜晶在藝術中心邂逅,他首先在十五樓的圖書館看見碰到她,跟蹤她從旋轉樓梯落到樓下,再追出門口,目送她上的士.

藝術中心當是成為很多新思維發表的地方,梁款和呂大樂仍很記得1979年號外雜誌和文化新潮在藝術中心舉行了第一屆普及文化研討會,認為是研究香港文化的開端.莫昭如也很記得那個研討會,他和《七零年代雙週刊》朋友在門外演街頭劇,打爛了一部電視機,在門外寫紅字──〔流行文化已死〕.

蛙王郭孟浩津津樂道開幕展覽時在露台放至發臭的雞蛋.榮念曾記得在這裡展覽他的實驗漫畫,曹誠淵剛從美國回來在藝術中心碰見黎海寧.高志森在幫電映文化中心搞中國電影回顧展.林奕華碰上榮念曾,進念成立.蔡仞姿記得那時各畫派的競爭.鮑藹倫在這裡看見香港錄象藝術的誕生.林樂培記得在這裡搞第一屆亞洲作曲家大會.

這就是開幕頭幾年的藝術中心,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頭的香港藝術圈,我愈來愈發現,那年代本身是一個精采年代,而藝術中心的開放性,更造就了那年代藝術的多元化.我很想知道,從這些回憶當中,能不能看得清楚到一個時代的精神?

Labels:

3 Comments:

Blogger 林茜簿 said...

希望有更多人知道藝術中心的過去
並了解藝術創作的精神
我們原來並不是沒有文化的!!!

6:10 PM  
Blogger louisykl said...

我喜歡讀寫得生動的歷史, 或者回憶錄. 最近讀了海明威的回憶錄,回億他年青的巴黎歲月. 好看得,像首歌.

10:04 A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老實講我從來唔係藝術中心o既常客,印象中去得最密係有一段時期,應該大約係10年前左右,久不久會有一d免費o既band show / concert 響arts centre 出面個空地果度舉行,讀書時期o既我,窮過mud,岩晒我,睇過 o既 show包括一d本地獨立樂隊,eugene poa,黑鳥等等.

5:46 P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