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遺音
我最近在聽這一張唱片, 一次一次地聽.
杜煥是香港地水南音的代表人物, 也是最後一位職業瞽師. 於1979年逝世, 市面上從來沒有他的錄音唱片. 這唱片是於1975年由音樂學者榮鴻曾教授促成的. 為求保留南音的傳統演唱環境, 特意安排在富隆茶樓作錄音. 除了杜煥的南音, 我還聽到叫買叉燒包的聲音, 街上的車聲, 茶樓的人聲. 我從未聽過這樣精彩感人的南音, 因為, 原來南音就是嶺南人的民歌, 在市民生活環境中唱, 意義便出來了.
我想起90年我去台北, 當地朋友介紹我聽台灣傳統說唱藝人陳達唱的說唱民謠「思想起」, 聽來也很像我們的南音. 也聽了當時替侯孝賢配樂的民歌手陳明章的歌曲, 發現陳明章也在唱新版的「思想起」. 那時台灣在急促地本土化, 年青人一邊聽老歌, 一邊唱新歌. 我那時想: 他們是在尋根呀!
以南音代表香港民歌, 說唱香港的故事, 我記得的有黑鳥樂隊的香港史話, 那時是1984年. 後來就再沒有人把南音延續創作下去了. 而南音, 也就在沒有生命力, 逐漸變成過去的歷史, 被香港遺忘了.
唱片剛由中文大學音樂系出版, 可在唱片店買到. 另外, 去年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大學音樂系也出版了一張光碟--《飄泊紅塵話香江——失明人杜煥憶往》, 收錄杜煥的一首自傳式南音, 唱他一生的坎坷, 也唱出香港的故事. 比較難找,歷史博物館應該還有.
衷心感激榮鴻曾教授, 他搶救了香港的聲音.
杜煥是香港地水南音的代表人物, 也是最後一位職業瞽師. 於1979年逝世, 市面上從來沒有他的錄音唱片. 這唱片是於1975年由音樂學者榮鴻曾教授促成的. 為求保留南音的傳統演唱環境, 特意安排在富隆茶樓作錄音. 除了杜煥的南音, 我還聽到叫買叉燒包的聲音, 街上的車聲, 茶樓的人聲. 我從未聽過這樣精彩感人的南音, 因為, 原來南音就是嶺南人的民歌, 在市民生活環境中唱, 意義便出來了.
我想起90年我去台北, 當地朋友介紹我聽台灣傳統說唱藝人陳達唱的說唱民謠「思想起」, 聽來也很像我們的南音. 也聽了當時替侯孝賢配樂的民歌手陳明章的歌曲, 發現陳明章也在唱新版的「思想起」. 那時台灣在急促地本土化, 年青人一邊聽老歌, 一邊唱新歌. 我那時想: 他們是在尋根呀!
以南音代表香港民歌, 說唱香港的故事, 我記得的有黑鳥樂隊的香港史話, 那時是1984年. 後來就再沒有人把南音延續創作下去了. 而南音, 也就在沒有生命力, 逐漸變成過去的歷史, 被香港遺忘了.
唱片剛由中文大學音樂系出版, 可在唱片店買到. 另外, 去年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大學音樂系也出版了一張光碟--《飄泊紅塵話香江——失明人杜煥憶往》, 收錄杜煥的一首自傳式南音, 唱他一生的坎坷, 也唱出香港的故事. 比較難找,歷史博物館應該還有.
衷心感激榮鴻曾教授, 他搶救了香港的聲音.
Labels: 我城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