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9, 2006

藝術中心的故事(1)──出發點1977

藝術中心大樓,是於1977年10月14日正式開幕的.到明年,便是三十周年.從去年起,我開始想,香港藝術中心三十歲了,這件事究竟對誰有意義?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藝術中心成立的歷史.上世紀的六十年代後期,香港只有中環大會堂一個現代藝術場地.那時,政治動蕩剛過去,經濟開始蓬勃.藝術活動增多,場地嚴重不足,很多藝術團體都抱怨租不到大會堂的劇院和展覽廳.其中有些人便醞釀向政府申請土地,興建一座藝術中心.這些人都是藝術愛好者,來自不同藝文團體,由白懿禮(S.F. Bailey, 他當時是大學資助委員會的秘書長)牽頭.他們的構思是,政府只需要提供土地,他們負責向社會各界募捐建築費,興建一所綜合藝術中心.根據他們的構思,這所藝術中心是財政獨立的,並不需要政府資助運作費,主要收入來自辦公室樓層的租金收入,捐款和票房收入.

就算是今天,這也是一個匪夷所思的構思;但在當時,因為有很多藝術團體的支持,而場地又真的不足,經過幾年的游說,政府終於答應把灣仔告士打道外面新填海區的一塊小土地交給他們.這塊地小得不能再小──只有一百呎乘一百呎,能建得甚麼東西出來?這工作交由當時三十幾歲,剛從美國回來的建築師兼藝術家何弢.結果,他不單用盡這塊地可建的面積,設計出一座十六層高的垂直式的藝術中心,裡面有展覽廳,劇院,演奏廳,實驗劇場,課室和圖書館,這建築同是亦是一件前衛藝術品,以三角形為主題,在大樓的不同地方呈現,又把鮮黃色的冷氣喉管外露,成為串聯起不同設施的裝置藝術,這大樓獲得過本地和海外的獎項,到今天已被視為七十年代香港最重要建築之一.

籌款的過程並不容易,白懿禮和他的朋友們想盡方法,四出尋求捐助,可以做的都想過了──設施冠名,終身會員會藉,債券等等.大樓一邊建,一邊還在籌款,二千八百萬的建築費,最終只籌得一半.建到中間,幾乎要停工.最後,得港督麥理浩協助,由政府出面擔保向銀行借貸,藝術中心終能建成.首任主席是中文大學創校校長李卓敏,副主席是邵逸夫,首任總經理是從英國請來的鄧禮勤(Neil Duncan)於一九七七年十月十四日由港督開幕.開幕藝術節包括,新馬師曾演【風流天子】和【胡不歸】,傅總的鋼琴獨奏,印度來的皮影戲,潮劇和潮州木偶,林敏怡的實驗音樂,黎海寧的現代舞,唐書璇的電影【董夫人】,第一影室策劃的藝術電影,大學實驗劇團演三島由紀夫的【班女】和白先勇的【遊園驚夢】,致群劇社的話劇,香港視覺藝術協會辦的研討會【香港藝術家面臨的困境】,開幕展覽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和超過七十位本地藝術家的作品,還有很多很多.

這是一九七七年.香港人口突破四百五十萬,廉政公署成立,九七仍很遙遠,香港正邁向她歷史上最繁榮富裕的年代.很多年青藝術家從外國念書回來,想把風起雲湧的當代思潮帶回來,懷著對社會和藝術的理想,把香港變成中西文化互相撞擊的實驗場.而藝術中心,這所從開始便是民間主導,從開始便華洋混雜,亦從開始便欠下一大筆債的藝術中心,便成了這個場實驗的出發點.

Labels:

3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香港藝術中心三十歲了,這件事究竟對誰有意義?」

可不可以稱讚一下你有意無意的心思,為我的出場製造了這一句絕佳的開場白?

出乎你與我的意料之外,這件事竟然對「我」有意義,因為「我」是一個需要在某個項目的某本書撰寫一篇關於藝術中心的文章的人。

下午聽了某一集你與董啟章的思潮作動聽到了你的聲音,晚上上了你的blog看了你的文字,世界是否越來越「動簡意駭」?要「了解」或「尋找」一個人,幾個動作就可以做到基本的檢索。一個人很容易與另一個人的世界重疊,又或者一個人逃不掉別的人的「追蹤」,這個意象是否驚駭得讓人有點毛骨悚然。

不過還好,現在流行講透明度,而且我並沒惡意……很久之前在藝術中心三樓看董啟章的《對角藝術》,他大概說你大概說,藝術中心的地庫位於海底,總有些濕漉漉的感覺,而且你總覺得有一天它會被淹沒。還有的是,藝術中心埋了一個時間錦囊……

我一直記住了這一堆文字,如果你願意多說一點給我聽便好了。更重要的是,我需要找一個人作稿件裏的口述歷史,而誰人又會像你這樣熟悉以及熱愛這個地方呢。

所以我希望你能夠回覆我,可以作一個訪談或交換一些電郵麼。而我更希望的是,你是一個會查看從前寫過的blog的comment的人,不要一個月或一年後(充滿時差地)才看見我這段文字。

所謂「追蹤」或「聯絡」上一個人,說簡單也簡單,說困難也困難。先說謝謝(媽媽說要有禮貌),無論結果怎樣。

我的名字是米,電郵是mythrice@hotmail.com

2:16 AM  
Blogger louisykl said...

你好.有時認識了新朋友,我也會上Google「尋找」一下他/她的資料.

一方面雀躍於blog這個強大而個人的新媒體,另一方面害怕被「追蹤」而毛骨悚然;我到今天仍未習慣.

像仍未善泳,已在海中浮沉.

已經給你電郵了.

12:03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睇左你呢篇文幾個月啦,到依家先留返comment.
幾個月前突然唸, hkac有幾年歷史?邊個創辦? 去hkac個website,似乎都無太多資料,然後咁岩你就打左呢2篇文出黎.真係好多謝你.
好可惜,你要走啦.
祝你有個好o既新發展!

10:12 P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