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地
外地朋友來到香港,晚飯後想找個地方談天,他們常問:「你們香港的藝術家們常去那一家酒吧/咖啡館?」這真是一個叫主人家尷尬的問題,因為我真的不知道有沒有這麼一個地方.我認識的藝術家都沒有特定一個喜歡流連的地方,大家都很隨便,茶餐廳,咖啡館,酒吧,那一家都可以,無可無不可.
我通常都會帶他們到蘭桂坊的六四吧.那裡頗有一種波希米亞的氣氛,一點也不中產,老闆常常借地方給人搞活動,也有好幾位每天都出現的藝術家常客.如果要提一家香港藝術家酒吧,只有這一家,但我除了帶外國朋友去見識見識外,自己卻從來不去.去年連六四吧也鬧結業轉手.今天要是再有人問這問題,答案會是「沒有」.
沒有又如何?
美國社會學家 Ray Oldenburg 十多年前提出了一個「第三地」的概念.「第三地」就是一個社群中,人們除了家庭和工作的地方外,用作流連和社交的地方.較常見的第三地可以是咖啡館,酒吧,理髮廳,小餐廳或者書店.理想的「第三地」是社群意識的心臟,也是美式公民社會的基礎.這裡流連的人很多都熟口熟面,但陌生人來到也不會覺得被排斥,甚至會被同化.這裡是小道消息流傳的地方,也是談正經事的地方.「第三地」是讓人發表不同意見的地方,也可以是社群營造共識的地方.不同的「第三地」有不同的性格,但共通的一點是:這是個讓人輕鬆一下的地方.
「第三地」的原型來自小鎮酒吧或者城市裡的街角小咖啡館,但這概念亦引申至某行業某嗜好的社群的非正式聚會地.最普通的如同性戀酒吧,的士司機交更吃飯的飯店和八卦雜誌常報導的名人蒲點等.我的台灣朋友說,台北出版界連藍營綠營都各自有常去的酒把,說香港藝術界沒有常去的地方,他根本難以置信.
香港人其實很不善溝通,最流行的娛樂是電影和唱K,都不須交談,連目光都不須相碰,只須望著螢幕或銀幕.近年興起的咖啡館文化,是香港「第三地」發展的最大希望,但香港的咖啡館被大營連鎖點壟斷,有個性的買少見少.有文化氣氛的更絕無僅有.
Richard Florida 在【創意階級的冒起】一書中也提及創意社區的條件.跟據他的研究,任何地方的社群關係太好或太差,都不適合創意滋長.社群關係太密切的地方,就像一個鄉鎮,會發展出一種小圈子文化,傾向思想保守,崇尚集體而不喜多元,排斥新思想和外來人.社群關係太差的地方,老死不相往來,關係冷漠,連交談聊天的空間都沒有,當然亦不利創意的產生.他中間落墨,提出「弱關係」(weak ties)這概念,「弱關係」重視私隱,包容異議,但亦重視溝通,鼓勵討論,頗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和而不同的味道.他認為最有利創意的社群關係就是「弱關係」.「第三地」就是建立「弱關係」的地方.創意社區就是有很多「第三地」的地方.
回到那條問題,沒有「第三地」又如何?少了一間酒吧,香港藝術就沒有創意了嗎?我相信「第三地」是果而不是因,一個社群人數多了,成熟了,自然會有成熟的社群關係出現.說香港藝術未成氣候可能不會有很多異議.把這問題再問開去,可能更有趣──香港學術界的「第三地」在那裡?電影人的「第三地」在那裡?
我通常都會帶他們到蘭桂坊的六四吧.那裡頗有一種波希米亞的氣氛,一點也不中產,老闆常常借地方給人搞活動,也有好幾位每天都出現的藝術家常客.如果要提一家香港藝術家酒吧,只有這一家,但我除了帶外國朋友去見識見識外,自己卻從來不去.去年連六四吧也鬧結業轉手.今天要是再有人問這問題,答案會是「沒有」.
沒有又如何?
美國社會學家 Ray Oldenburg 十多年前提出了一個「第三地」的概念.「第三地」就是一個社群中,人們除了家庭和工作的地方外,用作流連和社交的地方.較常見的第三地可以是咖啡館,酒吧,理髮廳,小餐廳或者書店.理想的「第三地」是社群意識的心臟,也是美式公民社會的基礎.這裡流連的人很多都熟口熟面,但陌生人來到也不會覺得被排斥,甚至會被同化.這裡是小道消息流傳的地方,也是談正經事的地方.「第三地」是讓人發表不同意見的地方,也可以是社群營造共識的地方.不同的「第三地」有不同的性格,但共通的一點是:這是個讓人輕鬆一下的地方.
「第三地」的原型來自小鎮酒吧或者城市裡的街角小咖啡館,但這概念亦引申至某行業某嗜好的社群的非正式聚會地.最普通的如同性戀酒吧,的士司機交更吃飯的飯店和八卦雜誌常報導的名人蒲點等.我的台灣朋友說,台北出版界連藍營綠營都各自有常去的酒把,說香港藝術界沒有常去的地方,他根本難以置信.
香港人其實很不善溝通,最流行的娛樂是電影和唱K,都不須交談,連目光都不須相碰,只須望著螢幕或銀幕.近年興起的咖啡館文化,是香港「第三地」發展的最大希望,但香港的咖啡館被大營連鎖點壟斷,有個性的買少見少.有文化氣氛的更絕無僅有.
Richard Florida 在【創意階級的冒起】一書中也提及創意社區的條件.跟據他的研究,任何地方的社群關係太好或太差,都不適合創意滋長.社群關係太密切的地方,就像一個鄉鎮,會發展出一種小圈子文化,傾向思想保守,崇尚集體而不喜多元,排斥新思想和外來人.社群關係太差的地方,老死不相往來,關係冷漠,連交談聊天的空間都沒有,當然亦不利創意的產生.他中間落墨,提出「弱關係」(weak ties)這概念,「弱關係」重視私隱,包容異議,但亦重視溝通,鼓勵討論,頗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和而不同的味道.他認為最有利創意的社群關係就是「弱關係」.「第三地」就是建立「弱關係」的地方.創意社區就是有很多「第三地」的地方.
回到那條問題,沒有「第三地」又如何?少了一間酒吧,香港藝術就沒有創意了嗎?我相信「第三地」是果而不是因,一個社群人數多了,成熟了,自然會有成熟的社群關係出現.說香港藝術未成氣候可能不會有很多異議.把這問題再問開去,可能更有趣──香港學術界的「第三地」在那裡?電影人的「第三地」在那裡?
Labels: 我城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