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4, 2006

恐懼,迷惘和困難

去了牛棚劇場,看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演出陳炳釗的新作品《NSAD無異常發現》.

那是星期一,前一晚嚴重失眠,幾乎沒合過眼,緊張工作了一整天,去到劇場已經恍恍惚惚,預料會開場睡到完場.但我完全沒有睡意,身體很累,背脊很痛.劇情講一個正常女子,由失眠開始,逐漸步入失常的世界,愈走愈遠,最後站在自殺邊緣.劇中加插多重意象--中世紀的愚人船,痲瘋病人,女子的內心吶喊,夢境般穿插交錯.最後,她站在一張椅上,把一個繩圈套在頸上,重複說著,說她要怎樣去死.

那一刻,我也想死,心跳得很厲害,想奪門逃走.

美國導演 Anne Bogart 寫過一篇文章,講劇場作品中Terror, Disorientation 和 Difficulty三種元素的重要.她認為:這是劇場藝術的應負起的責任,劇場應呈現出一個不一樣的世界,目的是叫觀眾對現實的觀念動搖,而非要觀眾舒服地做夢.她的劇場哲學和亞陶的殘酷劇場理論一脈相承.我未看過她的作品,但那晚看完《NSAD無異常發現》,我就想起她所說的Terror, Disorientation, and Difficulty.

去牛棚看戲,令我想起八十年代尾,去黃大仙城市劇場看戲的日子.城市劇場是城市當代舞蹈團團址樓下的小劇場,沙磚上是駐場劇團,陳炳釗,鄺為立,梵谷等等的實驗作品密集地上演.設備不多,但地下劇場的氣氛一流.我想:陳炳釗想在牛棚重建當年沙磚上和城市劇場的小劇場盛況.看那晚的演出,他成功了.

我想,當年沙磚上一班年青人演的劇,都是沿著Terror, Disorientation and Difficulty這個方向,而當時同時不少實驗劇團亦在做同讓的嘗試,包括進念.通常,藝術家都是愈年青愈激進尖銳,愈成熟愈保守老練的.很奇怪的是,今天已沒有年青劇劇工作者走這路線,一出道已經老成持重,「恐懼,迷惘和困難」這條路,只有一些老鬼仍在堅持. 為甚麼?

這劇本星期五加演一場 25031630 阿麥書房有售

3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我看那天正巧雷雨交加
在牛棚看, 雷聲有時會掩蓋主角們的對白, 更貼題呢

8:25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是的. 真是非常好看...因為工作太忙, 很久沒有特地因為想看一個戲而看戲了(對上一套已是進劇場首演的"愛至舞之終結"). 那天晚上, 意外地排戲早放, 才得以去看..真是美麗的巧合.

年青的這一代, 因為生長在沒有起伏的安逸時代中, 所以沒有了激進和尖銳的觸覺吧...

2:00 PM  
Blogger louisykl said...

應該重演重演再重演.邊緣不應等如沒觀眾.

3:53 PM  

Post a Comment

<< Home